以谋划长远。羁縻的事急不得,一急就易出错。谁不想将羁縻化作编户呢急功近利不行你前面做得都很好,不要
祝缨起身听他训完,道“是。”
施鲲道“坐。”接下来说的就全是些家常话了,施鲲避开了祝缨的婚姻,只关心一下祝缨父母如何之类。
祝缨道“家父年轻时吃了不少苦,不如同龄人健旺,近来又好修道,常往山中去。好
“安全吗”
“想给他修个观,放几个人陪着,闲时去住一住我也能放心。”
“唔,也不错。”
祝缨听到外面又有脚步声,想是施鲲还有别的客人。果然外面几声低语,施鲲问“什么事”
仆人拿了张拜帖进来。
祝缨于是起身告辞。
施鲲道“路上小心。”
祝缨一揖,从厅里退了出去,
从次日开始,各衙陆续封了印,京城里年味更浓,各种官员终于得到了解放,四处乱蹿。宫里也更忙了,皇帝要赐各官员过年的钱物,还要官员们上的贺表。
祝缨也是乱蹿的人之一,她又去求见了钟宜,见这位丞相就是
祝缨看他的样子,力似有不足,面上不动声色,仍是恭敬地拜见。
钟宜该感慨的多少年前就感慨完了,只剩鼓励了祝缨几句,祝缨也没指望他对自己有多么的亲近。钟宜说要“戒骄戒躁”,祝缨就回一个“谨领训”,
除了钟宜,其余如窦尚书等人,她也都拜访了。窦尚书与她还有一个官司要打税。梧州的宿麦是一批一批地推广的,一年一年的过去了,宿麦入税这件事户部必然上心。祝缨进京时与户部对的是今年的账,窦尚书要说的是来年的数额。
“梧州种得最早,旁的州都看着呢你这里宿麦迟上税,他们也有样学样,我这户部仓里老鼠都得饿死了。”窦尚书说。
祝缨试图软化他的感情“尚书也做过刺史的”
“我现
两人逮着机会就得争一争。于祝缨,她不可能
掰了半天,来年祝缨是照着之前商定的交麦税,但是祝缨与窦尚书商定“粮我交了,万一日后梧州受灾”
“我一定不催你交只要你如实道来,我也可为你奏请免一部分。”
“赈灾的钱粮,你不能再扣。”
窦尚书道“连年大熟,你都没准备”
“梧州地瘠民贫,能吃饱饭就不错了。没有太多的储备。”
窦尚书道“那好吧。你可真是不吃亏。”
“我也不占别人便宜。”
窦尚书哭笑不得。
他也是个忙人,来找他的人里除了刺史,又还有些旁的官员,乃至于一些将军。他管着钱粮,如何分派不全由他做主,政事堂下了令,他要说一句“没有”或者“转运困难”,也够别人喝一壶的,因此客人也多。
祝缨不多打扰,与他达成共识之后也就撤了。她路过京兆府,看里面实
祝缨拜访别人,别人也拜访她。
头一个是老吴。
老吴携老妻,连同儿女们以及孙子外孙之类,再准备一车礼物,跑到了祝家。
他这时机拿捏得巧,这天下午祝缨
十分沉重。
手上还要持着笏板,两条胳膊架着。宫廷还特别的大,进宫朝贺除了特许所有人都得步行。祝缨甚至怀疑钟宜是不是给累傻的。
胡师姐跑到门边说“大人,小吴大人的父亲带着全家过来了。”
祝缨道“请他们前面堂上奉茶。”
换衣服花了些时间门,祝缨才又轻松地出现
老吴是个实
老吴也算个老封翁了,大理寺的吏职是不能再干了的,于是让长子先顶替。现
礼物也是不可少了。
祝缨邀他坐下,道“人丁兴旺啊。”
吴氏与小陶也是祝缨熟人,都笑道“托大人的福。”
老吴更是千恩万谢,说“小人一家干了几辈子杂役,遇着了大人才有这小子的今天。要说大理寺底下的一些小事儿,咱不输别人。官面儿上的事儿,这都是雏子,全赖大人。这小子骨头轻,必不是个安份的性子,能平安到现
祝缨道“他也聪明伶俐,也肯做事。”
老吴道“吏同官天差地别。吏
吴氏与小陶也帮腔,说的全是谢祝缨的话。却又都不提给小吴选官的事儿,只说由吏转官之后家中受益等事。
最后老吴才说了“也有了些田,都是土产。往年大人大理寺的时候,咱们过得多么的好呀,别的大人是受小人的孝敬,咱们吃的是大人的饭。倒反过来了。有心孝敬,当时也是有心无力,如今终于能够了。”
一份于吴家来说的大礼送到,除了土产,也少不了一些稍贵重的东西。老吴更是单给张仙姑送了一套首饰,老头心里门儿清,张仙姑有份量。
祝缨也不含糊,说“我知道你们的为人,今天这礼我下了,以后就不要这样了。我还想给他安排个地方,从县丞做起,以后前程就要看他自己了。对上面疏通也是人情,你出手太重,我就要想
天才1秒记住:5LA.CC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