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。”
祝缨道“当年办黄十一郎的时候,你们都是出过力的。你们的名字也都报上去过,当时朝廷自有考量,没有全准。如今你们大好年华,又了这些年的书。就这么埋没了也是不应该。”
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,本来已熄得差不多的灰堆里又蹿出了小火苗。
祝缨道“当时虽然没批,我的奏本上都录有你们的名字,也算留了底。现问你们一句话是要背井离乡的,愿意离开吗”
已离校的学生中一个最活泼的说“只要大人吩咐。”
祝缨道“朝廷推广宿麦是我向朝廷建言的,如今福禄宿麦已计入粮税,是时候推广了。或许需要人,官职不会高,以后晋升也比经过考试的要慢、要难,还愿意吗”
离校的前学生们有点小激动,音调也有点变了“是”
祝缨道“别答应得太早,如今没做官,听说要做官就恨不得立时答应。一旦有了官身,所思所想就与白身不同,又要想着这样的出身升迁不如人,悔不当初了。”
前学生们争着表白“何敢如此”“大人造福一言,是我等表率,我等怎么敢只想自己官禄,而忘却百姓”
祝缨道“奏表我上了,朝廷能批几个,都要感恩。能出仕的,都要用心办事。运气不好的,也不许怨天尤人”
前学生们都说“是”
祝缨又看向了仍然
祝缨问道“你们呢有什么打算”
学生们互相看了一眼,由其中一人
祝缨道“说心里话。不要因为是我
学生们
祝缨笑骂一句“马屁”然后又说,“如此,你们也与他们一样。”
学生们也高兴地答应了,且说“书做官,也是为了造福一方,如今提前有了机会,一定用心。”
祝缨道“书还是要的,万一谁的名字被漏了,书也误了,以后可怎么是好要沉得住气。设若这次不成,竟或没了心气儿,自暴自弃,则这样的人以后有机会我也是不会用的。”
学生们忙垂手道“是。”
“君不密,失其臣,臣不密,失其身,告身下来之前,虽父母妻子皆不可对他们讲。今天的事情,谁传出去,谁就没有以后。”
“是”
“去吧。”
“是”
他们小声嘀咕,串通着回去要怎么说,最后都说“大人想起之前办案子时的事,叫我们叙旧。”
莫县丞仍留
祝缨道“那是我的事。你且想你自己吧。”
“下、下官”
祝缨问道“邸报看了吗”
莫县丞忍气吞声“是。”
“新县令就要到了。”
“是。”
“要办好交割,不许给他挖坑。”
“是。”莫县丞答应的声音都快要哭了。他当然知道自己从主簿升到县丞也是搭的祝缨的车,然而
祝缨道“难过哦”
莫县丞抬起脸来,一张老脸苦得能拧出汁来“下官不敢。”
祝缨道“你难过什么他做他的福禄令,你自有你的安排。”
莫县丞还要哭诉,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学生都安排了,难道我也大人真是有本事啊
他还真猜对了。
祝缨向来是个不吃亏的人,户部找她往外
梧州这儿继续出种子,那梧州的人就得能做官。很公平她熟悉梧州,做官人员的推荐名单由她来拟也很合理对吧
她推荐的梧州人,到了地方上直接就能使,尤其是“种麦”这件事。让他们去外地做官,且有种麦的任务,他们自己就会想办法从福禄县找熟手去种了,比朝廷再费劲巴拉地分配种田人手教授省事得多。办事也心。
福禄县是最早种宿麦的地方,莫县丞是老人了,
再来,郭县令
以上人员,除了莫县丞升做南平县令是她特别要求的,其他人具体到哪儿,都听朝廷的安排。
奏本的口气客观平和,通篇都是为朝廷大局考虑,尤其是启用这些学生的理由,绝对能让朝廷省心。且此举也可彰显朝廷公平。
这一份奏本,她认为被批下来的可能性比较大。莫县丞这个“指定”,或许她会落几句埋怨,其他的应该都没问题。
对,她是一次推荐了好些人,但是请政事堂明鉴,朝廷里有多少南方的官不多。无论什么事,如果你不参与,对他是不会有很深的感情的。如果没有更多的南方人参与进来,南方人对朝廷的感情就不会很浓厚。如果书空耗时间而没有获,官学就会成为摆设。
烟瘴之地的学识确实有所欠缺,暂时离国家栋梁是有些距离,做些基层的实务本事还是有的。那就得稍做鼓励。同时,调了北方人来,路上损耗有点儿大。
奏本都已经写好了,将当事人一一问过,无人有异议,她便将这一份奏本
祝缨所料倒也不差。
如今政事堂主政的想法还比较正常,她写的理由也是充分的,她的某些想法与王、施、钟等人还算合拍。
王云鹤笑骂一句“瞧瞧,不愿吃亏啊就他事多”
天才1秒记住:5LA.CC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