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刺史学生众多, 许多“獠人”也都自称是他的学生,一般人也弄不清刺史究竟有几个好学生。孟、王二人
祝缨自打进了大理寺, 没两年就混上了个有人巴结的地位,开始是小吏们给她送些鸡鸭鱼肉之类, 后来渐渐添了一些其他人, 礼物也是五花八门。给郑侯府里扒拉了许多东西之后,郑府这些年也给了她不少的好处。自外放开始, 属下官吏人等也依惯例于年节之时有敬献。
但那都不是“学生”
顾同做官了,虽是个县丞,但是几百里外给老师送年礼了
祝缨因刺史府已封印, 正事暂停, 也
祝大看到顾同送了礼物来, 又想起来祝缨的另一位“学生”来, 说“还是顾家小子好,不像那个白眼狼。”
这话就说得没意思了, 祝缨道“看他送了礼物就说他强啦”
“难道不给你的才是对你好”祝大大惊失色,“你怎地这么傻了可不能这样想啊”
当爹的到了一百岁,还是觉得女儿是傻,马上说“不肯给你好处, 算什么对你好”
祝大心中着急, 对女儿谆谆告诫,唯恐这个女儿吃了亏。他这闺女, 什么都好,就是对人太好了这可不行啊。要吃亏的。不知道往自己身上扒拉好东西,算什么聪明那不是白拉磨了么
祝缨被他灌了两耳朵做人的道理, 也不反驳。祝大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,口惠而实不至,算什么好就算是了她十多年“孝敬”的郑府,该出面给她平事儿的时候也得出面不是
等祝大说了好几句,她才说“那也要分人。他虽然小有家资,可福禄县是个穷县,现
一屋子的人若有所思。
张仙姑忙去看那张礼物清单,单子上的字小,她双手执纸,手臂伸直了,脑袋慢慢往后扯,眯着眼睛看了看,说“比咱们
祝缨道“嗯,那还行。”顾同现
祝大道“那就可以放心啦咱们今年怎么过呀”
苏喆与郎睿都回山上了,苏喆是想
项乐又捎了信来,他今年过年就
后衙竟有了一点冷清的意思。
好
今年应该没有太子死掉这样的大事了,可以好好过一个年。张仙姑挺高兴的“老三今年不用往州城里去,大冷天的正好
祝缨也是刺史了,不用去见另一个刺史,倒是福禄、思城、南平三县的县令自
张仙姑也是这样想的。唯祝缨小有遗憾“可惜了,采买珠子要费些劲。”
以往可以借出公差的机会跑过去买一点,现
张仙姑道“是哩那个姓变的不是好人,到他的地盘儿上去要吃亏哩唉,可惜了咱们的会馆。”
福禄县是她们到南方最早落脚的一个县,
气氛稍稍冷了一点,花姐接待完了孟氏和王氏就回来了,张仙姑趁机转移话题“杜大姐说你有客人,是什么人呐也不请进来吃茶。”花姐本来是带着杜大姐去接礼物的,因遇到了孟、王二人,就让杜大姐先拿单子进去通报,自己接待学生。
笑道“是两个番学的学生。”
张仙姑道“山里的丫头们不是都回去了么怎么还有人下来的吗”
花姐道“就是我对干娘说过的,姓孟和姓王的两个娘子,王娘子家里还有两个女儿,说过两天还要带回来拜年。”
老人家喜欢热闹,张仙姑和祝大都说“那敢情好。”
花姐到了学生的拜年礼物,虽与顾同这样的论车送的不能比,但是自己的学生、学生的一片心意,她的心情也不错。
这样的好心情一直持续着,没几天就过年了。今年是梧州升格为州后的第一个新年,虽无羁縻县令下山来共襄盛举显出这样一个州的特色,但是今年三县的生活都有了一定的改善,节日的氛围颇为浓厚。
除夕夜,祝缨
他们放起烟火,除夕后半天已几乎没有人的街面上又陆续冒出了人来,人们
大家嘻嘻哈哈,指指点点。有小孩子兴奋的尖叫,也有大人的惊呼。有指着天上的色,评述着哪个好看。
念及大家还是回家守岁更合风俗,酒宴没有拖到很晚。毕竟府中宴请厨子、帮佣等都是不得歇息了。祝缨比较早地就让各人散去了,大家都说着吉祥话,也有骑马的、也有步行的,慢慢走出府门。今年当值的衙役班头李六瞪大了眼睛,数好了人头,预备着关门上夜。
只听老封君说“你们就两个人,要不到我那儿去喏,小祁爷儿俩也没别的事儿,大家伙儿一道。”
李六看过去,只见老封君正
小江道“那就打扰您啦。”
李六
人潮散去,祝大意犹未,道“这就散了。”
祝缨笑道“明天还有呢明天一大堆人来拜年的时候,你别嫌烦就行了。”
“那不能够”祝大马上说,惹了张仙姑
张仙姑的屋子满满地挤了一屋子的人,男人一堆、女人一堆,男左女右,祝缨一家三口
蒋寡妇答应一声,杜大姐道“我与林娘子去看看就得了。”她因领了女管家的头衔,做事十分心,按着
天才1秒记住:5LA.CC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>>>